在获得ECCO杯男子净杆冠军时他说:“年过半百终于活明白,哄着自己玩,让自己高兴才是真格的,其他全是瞎掰……”
冯小刚在认识徐帆前就是个标准的拼命三郎,经常熬夜“烟熏火燎”地赶剧本,第二天赖在被窝里不起床,甚至连早饭都省了……凡是文人有的不良作息习惯,他几乎一样不落。过度透支健康结下的恶果终于在拍摄《大腕》时出现:刚拍了一个镜头,冯小刚突然感到心脏不舒服,脸色煞白,满脸虚汗。急救医生发现他高压160、心跳150,给他吃了两颗速效救心丸后,急忙开车把他送到民航急救中心抢救。剧中“大腕的葬礼”差点变成冯小刚的“葬礼”。
事后医生叮嘱:冯导的这种突发性心脏病40岁以后发病率较高,并且非常危险。为了不让他再出意外,徐帆和好友们都成了冯小刚的全职“保姆”,在仔细照顾他时,还要提醒、监督他按时作息、不沾烟酒。看到身体变得像玻璃一样脆弱,冯小刚意识到健康的重要。
2005年10月,冯小刚突然听朋友说葛优开始打高尔夫球了。见平时不爱活动的葛优都练球了,冯小刚马上犯了性急的毛病,立刻驱车赶往北京五环路边的朝阳体育中心球场,第一次握起了球杆。
过去冯小刚除了拍电影、写剧本,不知道还有什么事能分自己的神,自从练习高尔夫后,打球成了唯一可以和拍电影写剧本争时间的项目。初学高尔夫的三年,冯小刚一直在和自己做一个艰苦卓绝的斗争:要不要接受自己没有天赋、打不好球的现实?其中的挫败感常常让他愤愤不平又无可奈何。三年后,仍然技不如人的他学会了从另一个角度安慰自己:幸亏身边都是比自己打得好的“对手”,让自己有了赶超的动力。如果都比自己打得烂,那才是真正的害了自己。而心理上的服输,也让他对高尔夫有了更深的认识:它非常挑战人性的弱点,人成功以后就容易膨胀,认为自己在某个领域里成功之后,在其他方面也肯定比别人强。高尔夫让人学会了清醒,学会了接受失败。
通过打高尔夫,冯小刚终于恢复了40岁前的铁板体格,忙完再累的工作仍感觉精力充沛。因此他对高尔夫更加喜欢,视为第二生命,打球更多地占据了他的时间和精力,他曾在半个月中打了12场比赛。就连担任马年春晚的导演后,他还忙里偷闲,和葛优、张嘉译等参加了某地产公司举办的明星高尔夫邀请赛。
春晚过后,冯小刚便悠闲地当起了《笑傲江湖》节目的评委。虽然和华谊还有三年合同,可是看不到自己中意的电影前,他“只想呆着”,如今打球已经取代了他拍电影的快感。
正如他自己所说:高尔夫是一所学校。在球场上,畅意地挥杆,挥出男人优雅和自信的同时,也让他活得更加率性。在获得ECCO杯男子净杆冠军时他说:“年过半百终于活明白,哄着自己玩,让自己高兴才是真格的,其他全是瞎掰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