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像哲学家曾经说过的,人类其实是孤独的动物。如今的欧洲人比他们的前辈们更热爱单身生活,这并不是因为他们有着哲学家们的阴郁思维,而是欧洲现实经济情况的真实写照。他们的寿命越来越长,结婚却越来越晚,离婚越来越频繁。英国人的结婚率降到160年来的最低点,而法国独居的人数在1968年到1990年间翻了个倍。单身现象正在城市里和北欧地区蔓延。斯堪的那维亚、丹麦和德国人都喜欢独居。40%的瑞士人过着单身生活,当然还有800万英国人加入了这一行列(这一数字是40年前的3倍)。据一份调查显示,到2010年,英国独居房的数量将超过家庭住房。而相反,在西班牙、希腊和爱尔兰这些农业人口较多的国家里,年轻人仍然和家庭牢不可分。
正是欧洲的新经济气候,培育了新一代的单身贵族。他们生长在这样一个年代,人们比以前更多地考虑到自己的利益,可供消费的机会又无处不在。经济的飞速发展,使年轻人纷纷冲出家庭这个“围城”,有足够的金钱维持着他们的单身生活。在法国的一项调查中,58%的被调查者表示,单独生活对他们而言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择,而不是一种负担。其他的欧洲人对此也深有同感。
在很久以前,单独居住的大都是些已结婚的20多岁的专职人员或是年纪大的寡妇。那时候,拿养老金的人群,尤其是那些年老的妇女组成了单身人群的中坚力量。而现在,单身的往往是30岁到40岁之间,拿高薪的白领一族。他们把独身生活看作了生活状态中不可获缺的一种。在一本叫作《独居瑞士》的书里,作者充满激情地写到:“就像家庭生活总让人想到温暖和光明一样,独身生活也会让人觉得黑暗和寒冷。但还是让我们走进单身贵族的世界里去吧。看看他们,是如此年轻、如此美丽,如此强壮。这就是现在的年轻人,他们要的是独自生活。”
当然,繁荣的经济也意味着年轻人们必须工作地更加辛苦和努力。这也在客观上剥夺了他们同家庭成员相聚的时间。35岁的阿洛依是名作曲家,独居巴黎。因为有太多的工作要去完成,他连感受孤独的时间都没有。可他依然坚持着这样的生活。他说,除非有一位理想女性出现,他不愿意改变目前的生活状态。
现在的单身贵族们,只希望身边有所谓的“伴侣”,双方的关系不用维持很久,当然,也就不用担上什么责任。在媒体、广告和信息产业就职的年轻人都希望能过上单身生活。他们的职业就是要和人进行沟通,每天说的口干舌燥。因此他们最想得到的就是清静,从工作中逃脱出来的清静。一家体育用品公司的营销主管理查德·莫里说,他那套18世纪风格的别墅是逃避工作的避难所。莫里说:“宁静对我来说是种可望不可及的奢侈。”
不过,单身生活所需的花费可不便宜。在罗马、柏林、斯德哥尔摩这些首都城市,房子的租金通常都相当高,只有高收入阶层才能供的起。显而易见的,过单身生活的大多是白领阶层。法国政府曾拿出770万法郎,希望20出头的年轻人能从家里搬出去,结果这一尝试以失败告终。在英国,1/5的高级女职员单独生活,而过独身日子的女工人数只占总数的1/10。对女性们来说,独身生活有着不可抵挡的魅力。一旦组成了家庭,女人们总被强迫成为家庭主妇。为了同这种根深蒂固的想法作斗争,女性们选择的最佳方式就是独居。年轻的银行家凯尔格雷就是这么想的。她并不排斥婚姻,可如果为了一个男的,就必须放弃自由,那她绝对不干。她觉得,即使结婚了,她也得有自己的房间———一个可以让自己逃遁的地方。
因为欧洲有几百万和凯尔格雷一样的单身一族,他们都想要属于他们自己的空间,这使得欧洲的房地市场也被拉动了。